孩子英语听力难提高?精听英语才能获得突破

对娃和家长来说,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尤其是英语听力,一些家长总觉得只要“多听“就行,可如果不是有意识地有技巧地听,听再多也难出效果。很多所谓的努力,都不过是一种假象。
那如何在娃的听力上,努力不白费,甚至可以获得“超额回报”?一句话概括,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我们都知道,训练听力有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精听和泛听。精听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它要求孩子与听力材料“死磕”,也就是直到听得懂为止。
泛听则相反,它要求孩子对听力材料泛泛地听。比如每天听听英语儿歌和绘本,磨磨耳朵,图个开心。
想要听力进步,没有什么捷径,但有技巧:精听搭配日常泛听。
想要听力快速进步,在“精听搭配日常泛听”前面,再加一个“高强度”。



精听英语:不经受“虐”,怎么进步?
小编承认,精听是一个非常枯燥痛苦的过程。别说娃,哪怕是成年人,也常常退却。但这也正好说明了,如果能坚持下来,效果真的不一般。
家长在给孩子进行精听时,要把握以下三点: 
选材
听力训练开始前,选择难度适合的听力材料很重要。
如果孩子还停留在“How are you“ 这样的日常语言水平上,家长却拿语速正常、生词较多的原声文章音频来练习,那可真的是没事找虐了。 
正确的做法是,遵循“关联性”原则给孩子选材。
首先,听的材料,尽量选择娃熟悉的领域。
关联性越紧密,就越容易听懂,越容易猜到陌生单词在句子中的含义,把握句子中的语法规则,也越容易形成语感。
反之,让娃听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材料,哪怕其中没有一个生词,也不一定能够理解整体意思。
所谓语言不单单是语言,它更是文化,是背景,割裂地看待它,是很多人学不好语言的原因之一。
因此,“关联性”对于娃练习听力来说非常重要。
它还能大大缩短语言沉默期(silent period),尽快让孩子开口说英语。
那家长如何具体使用这个原则?
其实很多父母在和婴儿自言自语地“输入语言”时,就已不自觉地遵循“关联性”原则了,因为说的内容都和婴儿的生活密切相关。
假设父母成天和婴儿讲一些远离他们生活的事情,例如哲学,孩子的听说能力就不能快速得到发展,也许会“沉默”很久。
婴儿最初会说的话,也是和他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比如:妈妈、爸爸、尿尿、喝喝……
由此可见,选择精听材料时遵循“关联性”原则是多么的重要!
预习
嗯?听力还需要预习吗?
需要。
具体来说,在精听一篇材料之前,孩子可以先泛听一遍,不停顿,大概抓取文章大意和一些关键词。
孩子对听力材料有个粗略认识,消除陌生感,精听时就不至于太紧张。
进行听力训练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利用一切暗示物来猜测意思。
这点,需要预习去支撑。
比如孩子可以在预习中了解背景知识,把握一些内容线索等,接着利用后续听到的一些词汇,推测全文大意就会简单很多。
跟读+复述句意
好了,选材和预习都完成之后,真正的精听开始了。
具体流程:听完句子 ➡️ 跟读句子 ➡️ 复述句意。
听和跟读比较好理解,那为什么还要复述句意呢?因为纯粹的跟读是不够的。
也许孩子顺着原文的读音念了一遍,还念得挺好,但原句到底说的什么意思孩子却不一定明白。
我们提高听力是为了什么?为了听懂别人说话呀!
所以,跟读之后,孩子最好还能快速说出原文意思。
孩子听到的原句是:I came back home and had the dinner.
随后孩子尽力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开始跟读:I came back home and had the dinner.
此时,听力不好的孩子,在跟读时会暴露很多问题,如句子的弱读、重读、连读、停顿的语气和语调等都无法明确感知并模仿。
因此容易出现“看着文本都认识,但是变成语音就听不懂”的现象。
跟读之后,孩子需要把听到的“意思”说出来。“I came back home and had the dinner“的中文意思是“我昨天回家吃了晚饭”。
当然了,孩子如果感觉有难度,也不需要把原句的中文翻译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大概的意思就好。
如果实在没有听懂,也复述不出来怎么办?
别慌,大家都一样。
一遍听不懂,我们听第二遍。
家长也可以帮孩子在本子上做笔记,把听出的部分记下来,第二遍的时候着重去听没有听懂的部分。
如果听了四五遍,还是完全摸不着头脑,我建议暂且放一放,先接着听第二句。
精听完全文之后,可以去回看原文了。
这个环节,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要对照着找出那些没有听出来,或者听错的地方,然后进行分析。
单词不懂就记单词,读音有误就纠正,句子结构不明白就给整明白,总之家长和孩子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难点”拎出来吃透。
注意,在没有精听完全文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去翻看原文,这样会对娃造成干扰和错觉:以为自己听懂了。
这整个过程可能会很耗时,很虐心。
也许你和孩子精听一篇文章下来,需要一两个小时。也许第一天孩子会觉得累,想打退堂鼓。但越到后面,孩子就会发现:哇,我能听懂的越来越多了。
因此,在精听前期家长要多多鼓励和陪伴孩子,多去体验进步带来的喜悦与成就。
总结一下:
精听,好像很简单,可就是听不懂,再听,还听不懂,再听……
实在听不懂,难受得快要掐死自己了再去看原文,让孩子对比出,“原来这种连音我听不出来”“这个爆破我不熟悉”“这个单词我认识但发音居然一直是错的”…… 
这样才叫学习,这样才能进步。
泛听:把握“睡前30分钟”
如果说精听是“虐我千百遍”,那么泛听更像是轻松“小甜点”。
它的学习效果不像精听那样立竿见影,主要作用是,维持孩子对听力的兴趣。
精听已经占用了白天很多学习时间,那么泛听就可以利用晚上睡觉前的“黄金三十分。”
可能很多家长觉得睡前,娃的体力精力都处于一天中最差的阶段,并不适合学习。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相关研究表明,人的睡眠分为“快速动眼睡眠”和“安静睡眠”两种状态。
在快速动眼睡眠状态下,人的脑电波和清醒时相同,这时大脑常常会重新整理和强化记忆睡前发生的事,也就是说在睡前获取的信息、学到的知识将会在这种强化中变得印象深刻。
那什么才是对的方法呢?我们要把握两大原则。
第一,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听力练习材料。
如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原声带,简单有趣的小故事,电影音频等。只有感兴趣,孩子才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才会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喜好,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视觉型孩子:更容易接受绘本和动画。
听觉型孩子:更倾向于歌谣资源。
触觉型孩子:喜欢触摸书,玩玩具等实操活动。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泛听资源时,尽量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选择:
听觉型孩子可以从歌谣、有声故事入手;
视觉型孩子就多给看动画;
喜欢翻书看书的触觉型孩子,可以多准备一些可听的绘本。
总之,在被精听“虐”过之后,要给孩子一点甜头,喜欢什么就给听什么。
第二,要多鼓励。
当孩子不愿意听或焦躁不投入的时候,家长不要厉声批评指责,强迫孩子继续。尽量耐心引导,避免孩子把睡前听英语当成一个为完成父母期待而必须执行的沉重负担。
另外,听之前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例如说:“宝贝,好好听,待会儿妈妈要考考你都听懂了什么~”
家长最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比如听完和孩子说:“我刚刚听完这个小故事,学会一个单词,我和你分享。”
除了以上的方法,家长们周末或者下班时间还可以陪孩子看一些英文演讲、原声动画或者电影,同时告诉孩子耳朵一边听,口中一边复诵。
这样既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增进对内容的了解,又可同时模仿英语母语者(native speakers)的发音和语调。
整体而言,没有快速提升英语听力一说,语言毕竟是一个系统,需要时间去积累。
尤其在中文环境中,英语学习还需要有意识地去重复,机械式地训练。
关于听力,每天用心结合精听和泛听就显得至关重要。家长千万不能只停留在磨耳朵环节,这是一种偷懒行为。相反,要在上文提到的每个环节上,下些功夫。学英语,练听力并不需要娃和家长智力超群,但一定需要超强的执行力!
2021年,别再假装努力了!
精听英语:致力打造最专业优秀的影视英语学习基地
精听英语 » 孩子英语听力难提高?精听英语才能获得突破

发表评论

精听英语电影美剧精学片段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