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这么大,简直是爱情动作片!
当你听说“职业杀手”这个词,会想到什么?是《疾速追杀》中基努·里维斯那样的冷酷型男,还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中让·雷诺那样的柔情硬汉?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一部电影却完全颠覆了我们对职业杀手的想象。
它告诉你: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什么职业杀手,那些都是流行文化的产物!
《职业杀手》

影片主角加里·约翰逊(格伦·鲍威尔饰)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大学哲学心理学教授。
他穿着蓝色衬衫、牛仔裤,开着老款本田,平淡到无聊、无趣的中年普男。

然而,这位看似古板的教授却有着令人咋舌的副业——为新奥尔良警察局当“兼职假杀手”。
他深谙电子设备,精通监听器材,最初只是为警方提供技术支持。直到一次行动中,原本扮演杀手的警察因向青少年兜售违禁品被停职,加里被迫临时顶替。
没想到,这位心理学教授居然有着惊人的表演天赋,第一次亮相就把嫌疑人忽悠得五体投地,不仅飞速掏出订金,还白纸黑字签下足以定罪的“杀人合同”。
从此,加里从临时替补晋升为金牌卧底,开始了他的双面人生。

加里的工作说起来很简单:扮演杀手,引诱那些想要买凶杀人的人上钩,然后让警察将他们逮捕。
但他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会深度分析每个“客户”的背景,根据他们的心理状态塑造出不同的杀手形象。
可能是布拉德·皮特般的魅力型男,也可能是话少性感的神秘危险人物。
加里天生会“演”,能随便换个造型、改个语气,就变成另一个人。这种才能让他在警局中一举成名,成为了卧底小组的正式“杀手”。

按理说这活儿就是走个过场,加里只要按剧本演、别走心就行。但偏偏他遇到了麦迪逊(阿德里娅·阿霍纳饰),一个年轻漂亮却想雇凶杀掉家暴丈夫的女子。
加里按老规矩扮成一个叫“罗恩”的神秘杀手——话少、性感,自带危险魅力。但出乎意料的是,他这次没有收下麦迪逊的订金,反而劝说她用这笔钱离开丈夫,去开启新生活。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麦迪逊居然对“罗恩”动了心。

当麦迪逊再次联系加里,告诉他自己已经逃离囚笼,希望能当面表达感激之情时,加里陷入了深深的道德困境。
作为专业人士,他不应该和“客户”私下见面,但他已经被麦迪逊吸引。于是,他继续扮演“罗恩”的角色,与麦迪逊展开了一段充满欺骗的恋情。

然而,更荒诞的事情出现了,好不容易安抚掉麦迪逊想杀夫的冲动,没想到麦迪逊的前夫通过黑市找到了 他,并要求他杀掉自己的妻子。
加里好不容易欺上瞒下将其劝退,没想到几天后这位丈夫却真的被人杀害了,而他成了头号嫌疑人。
如何洗清自己的嫌疑,与麦迪逊的关系又将如何继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影片里一探究竟。

小编很喜欢这部电影,除了有趣的情节,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对“自我认知”的深刻探讨。
《职业杀手》表面是一部喜剧,深层里却藏着对自我认知、爱情真谛和人生选择的深刻命题。
导演林克莱特通过几堂哲学和心理学的课堂戏份,巧妙地安插了对“自我认知”的探讨。电影开头,加里在课堂上问学生:“有谁认为自己真正了解自己,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当时的加里坚信一个人的本质个性不可能改变。但随着剧情发展,他不得不开始思考:当人习惯伪装,还能找回真实的自己吗?
加里发现,他不仅在扮演“罗恩”,更在成为“罗恩”。
被人误解时,以前的他会避免争执、息事宁人,但罗恩不会,所以他开始学习驳斥;见到不义之事,以前的他会做个安静的观察者,但罗恩有一份“杀手的气魄”,所以他也不能袖手旁观。
不知不觉中,加里的课堂教学也变得生动有趣,吸引了更多学生。他以为自己是在扮演罗恩,实际上只是在付出行动,慢慢变成想象中的那个自己。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格伦·鲍威尔的演技,他在影片中成功塑造了一个既搞笑又令人同情的复杂角色。
鲍威尔最出色的地方在于他能够在不同身份之间自如切换:作为大学教授时的书卷气,扮演冷血杀手时的危险魅力,以及面对心上人时的笨拙与真诚,每一种状态都被他演绎得恰到好处。
他与阿德里娅·阿霍纳的化学反应也十分自然,两人之间的对手戏既有笑点又不失温情,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

当然,更令人震惊的是,这部影片的导演竟然是拍过《爱在》三部曲的理查德·林克莱特。很难想象一个拍“话痨”爱情片的导演,竟然拍起了黑色荒诞喜剧。只能说林克莱特再次证明了自己是一位能够游走于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导演。
总的来说《职业杀手》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它不仅能带给你轻松的娱乐体验,还能引发关于身份、真实性与自我价值的思考。
无论你是喜欢喜剧片,还是偏好有深度的剧情片,这部电影都能满足你的期待。
在这个人人都戴着面具生活的时代,《职业杀手》或许能让你在笑声中,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十点美剧